放射治療過程中,皮膚和黏膜的護理至關重要,因為放療可能引起局部放射性皮炎、黏膜炎等不良反應。以下是針對放療患者皮膚和黏膜護理的專業指導:
一、皮膚護理
1. 放療前準備
清潔皮膚:保持照射區域皮膚清潔干燥,使用溫和無刺激的肥皂(如嬰兒皂)清洗,避免用力搓揉。
避免刺激:放療前2周停用含酒精、香料、金屬成分(如鋅、鋁)的護膚品、化妝品或藥膏。
標記保護:勿擦除皮膚上的定位標記線,若模糊需由醫生重新標記,不可自行描畫。
2. 放療期間護理
穿著寬松:選擇柔軟透氣的純棉衣物,避免摩擦或壓迫照射區域。
防曬避熱:避免陽光直射、冷熱刺激(如熱水袋、冰敷)、電熱毯等。
避免損傷:禁止抓撓、撕脫皮屑,照射區禁用膠布、剃毛刀、刺激性藥物。
局部處理:
3. 放療后恢復
二、黏膜護理(根據照射部位調整)
1. 口腔黏膜炎
口腔清潔:每日用軟毛牙刷刷牙,餐后使用溶菌酶抑菌含漱液或碳酸氫鈉溶液漱口。
緩解疼痛:含服冰水、利多卡因漱口水(需處方),避免辛辣、過熱食物。
促進愈合:使用重組膠原蛋白液體敷料(如羧寧)、維生素B12含漱液,嚴重時需抗感染治療。
2. 鼻腔/咽喉黏膜
3. 直腸/會陰部黏膜
三、日常注意事項
飲食調理:高蛋白、高維生素飲食(如雞蛋、魚肉、新鮮蔬果),促進組織修復。
感染預防:
保持環境清潔,避免接觸感染源。
黏膜破損處出現紅腫、滲液增多或發熱時,及時就醫。
禁忌行為:
照射區禁止拔罐、艾灸、針灸等中醫療法。
避免游泳、泡溫泉等長時間浸漬皮膚的活動。
四、何時需就醫?
皮膚出現水皰、潰瘍、滲血或劇烈疼痛。
黏膜損傷伴發熱、吞咽/排尿困難、無法進食。
護理后癥狀持續加重,超過2周未緩解。
五、心理支持
放療反應可能影響患者情緒,需家屬和醫護團隊給予耐心安撫,強調皮膚黏膜反應多為暫時性,治療后逐步恢復。
通過科學護理可有效減輕放療副作用,提高患者生活質量。具體護理方案需結合放療部位、劑量及個體差異,建議與主治醫生和護理團隊密切溝通。